最新目录

社区治理辨析构建社区成员利益共同体(5)

来源: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5-1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四、社区治理要实行网格化管理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创新社会治

四、社区治理要实行网格化管理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创新社会治理体制,以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为方向,健全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创新社会治理,必须着眼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最大程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全面推进平安中国建设,维护国家安全,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

社区是现代社会的产物,社区治理方法也一定要现代化。建立社区成员的利益共同体是社区治理的终极目标,实践证明,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实行网格化社区治理是优选和创新。网格化管理依托统一的城市管理以及数字化平台,将城市管理辖区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为单元网格。从社会治理的角度说,建立在集地理、人文、自然资源,以城市居民委员会和农村村民委员会划分基础上的社区是社会网格划分的最便捷、最合理的天然单元网格。

实行网格化社区治理可以以信息数字为依据,把握社区民情民意,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利用社会和社区资源,精准发力,维护和保证社区成员的利益需求,调动社区成员积极参与到社区治理中来,形成社区利益共同体。

1.建立社区基础数据库

主要是通过网格员对辖区范围内的人、地、事、物、组织五大要素进行全面的信息采集管理,收集地理位置、小区楼栋、房屋、单位门店、人口信息、民政救济、党建纪检、工会工作、计划生育、劳动保障、综治信访、乡镇特色、志愿者服务、市场商铺、安全生产、特殊人群、治安信息和消防安全等信息。

2.建立统计分析平台

主要是对于基础数据中的各类数据信息进行智能化汇总和分析,制成数字和图形报表,用柱状图和饼状图来显示、突出重点、全盘分析、一目了然。

3.建立地理信息平台

电子地理信息平台支持在二维地图和卫星地图上进行区、街道、社区、小区等信息的标注。支持在三维地图上进行区、街道、社区、小区、楼栋、房屋等信息的标注以及可以自动与数据库的人口等基础数据进行链接,能够显示所有楼栋,每个楼栋里的每一户房屋,以及户主和家庭成员的信息。有些信息还可以用三维地图显示。

4.建立GPS定位平台确定相应网格员的信息

网格员定位的功能可以实现对手持手机终端的网格员的实时位置的监控,指挥中心登录到系统以后选择相应的组织机构,可以在相应机构级别下将相应人员的位置显示出来。

社区网格化管理是社区有网、网中有格、格中定人、人负其责的综合治理模式。社区网格化管理是一种创新。第一,它将过去被动应对问题的管理模式转变为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第二,它使管理手段数字化,主要体现在管理对象、过程和评价的数字化上,保证管理的敏捷、精确和高效,实现大数据管控;第三,它是科学封闭的管理机制,具有一整套规范统一的管理标准和流程,从而提升管理的能力和水平。正是因为这些特点,可以将过去传统、被动、定性和分散的管理,转变为今天现代、主动、定量和系统的管理。

实行不同规模社区网格化管理已经在中国有所实践和推广,并创造了一些经验和典型,如“许昌魏都区信息网格化”“辽阳白塔区‘一会一本一单’”“河南漯河‘一格四员’运作模式”“唐山市路南区‘三全七化’网格体系”等[8]。在重大疫情防控及应对突发事件过程中,网格化管理弥补了当前应急管理机制的不足。如2003年非典疫情就是网格化管理的成功实践;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网格化管理仍然发挥了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些经验和典型事例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对社区网格化管理进行了诠释。

无论如何,社区治理在社会治理中有很重要的地位。正如中国共产党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决定》中提出的:“构建基层社会治理的新格局。完善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制度化渠道。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健全社区管理和服务机制,推行网格化管理和服务,发挥群团组织、社会组织的作用,发挥行业协会商会自律功能,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夯实基层社会治理的基础。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把更多资源下沉到基层,更好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

文章来源:《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网址: http://www.zgpwjcylczz.cn/qikandaodu/2021/0510/516.html



上一篇:毛泽东给林彪的信奠定古田会议决议的思想理论
下一篇: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效果以思想道德修养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投稿 |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编辑部|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版面费 |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论文发表 |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