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目录

社区治理辨析构建社区成员利益共同体(2)

来源: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5-1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二、“社区”治理的真谛是建立社区成员的利益共同体 “社区”治理对社会治理的意义不仅有夯实基础的作用,而且还能为社会治理启示真谛,展示内涵

二、“社区”治理的真谛是建立社区成员的利益共同体

“社区”治理对社会治理的意义不仅有夯实基础的作用,而且还能为社会治理启示真谛,展示内涵,确定目标,提升水准。“社区”治理研究无论对于社区本身或对于整个社会来说,都有重要的意义。整个社会是由一个个或大或小的社区所组成的。任何一个社区就是一个规模不等的具体的小社会,是整个大社会的缩影。从一定意义上说,社区研究是整个社会研究的起点,同整个大社会相比社区显得具体可感,易于把握。整个社会普遍存在的一些现象和规律必然在社区里有所表现。社区研究是社会研究的具体化。人们通过社区治理研究,对社区进行典型调查,见微知著,研究和探讨社会治理发展的普遍规律,不仅是社会治理研究的本身,而且能够提升社会治理研究。

经过多年的社区和社区治理研究,有人曾经对基层社区治理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即基层社会治理,是指以维系社会秩序为核心,通过政府主导、社会多方参与,在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正,应对社会风险,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为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创造既有序、又有活力的基础运作条件和社会环境。这样的概括是能给人以启发的,但要真正理解社区治理的真谛,内涵和目标,再上社区治理新台阶,还得进一步追溯“社区”概念的本意和来源。

1.社区概念

所谓“社区”是指“生活在一定地域内靠互动关系和共同文化来维系的人们所形成的生活共同体。在社区内,人们不仅有着频繁的交往,而且有着共同的归属意识和一定的利益关系,社区由此成了人们日常生活的最基层社会。”[1]

“社区”有多种构成要素,可分为基本要素和一般要素。

就基本要素而言,包含人口和地域两个方面。人口是指按一定生产关系或社会关系聚居的人口群体。地域是指一定的地理疆界、范围、方位、形状、环境、自然资源。具有一定的人口特征的人群居住在有一定地域特征的环境中,就构成“社区”。

一般要素主要有经济、共同的文化与制度、居民的凝聚力与归属感、专业分工和互相依赖关系,为社区服务的公共设施。社区经济是指社区居民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的经济活动。社区文化是指社区共同的文化、制度、风俗、习惯及生活方式等。社区的凝聚力和归属感是社区心理,是社区成员的共同结合感及对日常生活及精神生活的评价。社区的专业分工和互相依赖关系是指社区的各种团体、组织、阶层在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结成的各种相互联系和相互依赖关系,并形成社区的组织结构和功能结构。为社区服务的公共设施,则是指维持和发展社区生活而建立的各种商业设施、文化娱乐中心,医疗卫生机构及各种生活与公共福利设施[2]。

美国社会学家希莱里曾经对94个已有的社区定义(概念)的表述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69个定义中都有“地域”“共同的纽带”以及“社会交往”[3]。因此,社区也可以表述为人类聚居的,有一定地域疆界,有共同的联系纽带,进行社会交往的利益共同体。

2.“社区”概念的来源

知道“社区”的概念,即什么是社区是必要的,追溯“社区”概念的来源更为重要。

“社区”一词德文为gemeinschaft,源于德国社会学家F.滕尼斯1887年出版的《社区与社会》(Gemeinschaft And Gesellschaft),又译《礼俗社会与法理社会》一书。滕尼斯认为,社区是基于亲族血缘关系而结成的社会联合,在这种社会联合中,情感的、自然的意志占优势,个体的或个人的意志被共同的意志所抑制。“社区”的意志是本质的意志。本质的意志表现为意向、习惯、回忆,它与生命过程密不可分。在这里手段和目的是统一的。靠本质意志建立的人群组合即“社区”是有机组合的整体。与此相应,滕尼斯将人们的契约关系和“理性的”意志所形成的联合称为“社会”。他认为,社会是靠人的理性权衡即“选择”意志建立起来的人群组合,是通过权力、法律、制度的观念组织起来的。在这里,尽管人们通过契约、规章发生各种联系,但手段和目的在本质上是相互分离的,因此“社会”是机械的合成体[3]357,401。

滕尼斯所处的时代,社会正在经历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即“礼俗社会”向“法理社会”、由“有机联合”向“机械组合”演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社会得到了人的理性权衡,以及权力、法律、制度等,却失去了个体的或个人情感的、自然的意志,失去了传统社会守望相助的联系纽带,失去了以往的亲情、友情。就好比我们今天在中国的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中常常看到的现象,社会发展带来了物质丰富,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随之提高,住进了高楼大厦单元房,传统的大杂院、四合院消失了,然而,人与人之间拉开了距离,变得陌生了、冷漠了。大家都住在同一栋楼里,关起单元门自成一统,相互从不(或很少)交往,楼上楼下打头碰面彼此相识,但却并不知道对方叫什么名字,在何处工作、学习,以及其他,当然更谈不上亲情、友情、交往和互助。人与人之间的社会距离越来越疏远了。这样的状况引起了社会学家的忧虑,以为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不应该把传统中优良的东西全部丢掉,而要想方设法将它保留下来。至于怎样才能保留下来?“社区”的概念应运而生。为了突出这个概念的特殊意义,滕尼斯使用了与社会不同的词汇,即用德文gemeinschaft称社区。以后美国社会学家使用了英文community一词称社区,同时使用society一词称社会,并使这两个概念与滕尼斯使用的两个概念相对应。20世纪30年代,美国芝加哥大学社会学家帕克来华讲学,介绍了美国当时社会学研究的新趋势——关于community的研究。之后,我国社会学学者翻译英文文献时将community译成社区,并赋予其以在一定地域内共同生活的社会群体的含义。滕尼斯在提出gemeinschaft这概念时指的是一种成员之间唇齿相依、感情深厚、关系协调、靠习惯和共同的价值来维系的社会组织形式(共同体),其中没有地域的含义,所以这一概念所指的是共同体。美国社会学家在使用community这一学术概念时,其涵义与滕尼斯使用的gemeinschaft是十分相近的,但他们根据美国社会学研究的实际,又较为明确地赋予其地域方面的涵义。以后中国学者根据中国的社区划分,常常以地域为标志,所以也使用community,并译为社区[4]。

文章来源:《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网址: http://www.zgpwjcylczz.cn/qikandaodu/2021/0510/516.html



上一篇:毛泽东给林彪的信奠定古田会议决议的思想理论
下一篇: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效果以思想道德修养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投稿 |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编辑部|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版面费 |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论文发表 |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