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目录

拱桥斜桩施工技术探讨

来源: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0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0 引言 我国近年来在公路建设事业发展方面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公路网络建设效率与质量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在地形、地势、地貌复杂多变的众多道路设计建设中,桥梁结构的应用已经

0 引言

我国近年来在公路建设事业发展方面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公路网络建设效率与质量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在地形、地势、地貌复杂多变的众多道路设计建设中,桥梁结构的应用已经成为一项成熟的技术,且技术的发展始终保持强劲势头。不同形式的拱桥应运而生,成为满足地形特殊要求且具有景观欣赏价值的典型桥梁结构,不断刷新着设计者的设计水平,也在持续验证着施工技术与方法。在拱桥施工过程中,斜桩基础施工是一项技术要求高、施工难度大的环节,通常在受力相等时,直竖桩与斜桩相比,后者具有更理想的轴向承载性能,无论是群桩还是单桩,斜桩的承载能力都更为理想,因此斜桩的施工应用更加广泛。为获得更理想的轴向承压能力,有效减弱横向剪力与弯矩,有必要对斜桩施工技术展开进一步的探讨与分析。

1 工程概况

柳州经合山至南宁高速公路合山红水河特大桥,跨径组合为(3×20+228+3×20)m,桥梁全长358.42 m。主跨采用中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净跨径为210 m,矢跨比为1∶4.0,拱轴系数m=1.45,主桥长228 m,拱肋横向中心间距为17.8 m,拱肋采用变截面桁式结构,拱顶截面高3.8 m,拱脚截面高6 m。吊杆顺桥向的标准间距为8.0 m,桥面为格构式钢-混组合结构,溯社岸主墩为斜桩(隧洞)+桩基础的形式。两岸引桥均为3×20 m的箱梁。该桥于合山市岭南镇里兰社区西北方向约850 m处跨越红水河,距离上游乐滩水电站42.5 km,距离下游桥巩水电站32 km,距离上游合山电厂2.3 km,在合山岸上跨广西合山市上塘矿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江滨路延长线道路。

该桥拱座为分离式拱座,分为左、右2个,全桥共4个,横向净间距为8.8 m,形状为菱形体,拱座长12.23 m,宽9 m,高13.23 m,底部标高为92.456 m,位于第四系冲洪积层,含砂黏土层。合山岸拱座基础为桩基础,一个竖直桩(全桥共2个),一个斜桩(隧洞)(全桥共2个),溯社岸为扩大基础。竖直桩直径为3.5 m,桩长为10 m,采用人工挖孔桩。隧洞基础高6 m,宽6 m,隧洞的上半部分为半圆形,下半部分为矩形和弧形的组合形状。斜桩(隧洞)左侧长30 m,右侧长28 m,斜桩开挖角度为与水平面成46.185°,要求嵌入完整基岩≥7 m,采用人工挖孔。全桥拱座基础采用C30混凝土,拱座采用C40内养生混凝土,待主拱圈施工完成后,浇筑C50内养生混凝土封拱脚。合山红水河特大桥BIM模型见图1。

图1 合山红水河特大桥BIM模型图

2 拱桥斜桩开挖传统施工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一些拱桥施工中,拱桥斜桩开挖施工还有沿用传统施工手段的情况,而传统的斜桩开挖施工受技术工艺以及设施设备的限制,存在一些待解决的问题:

(1)开挖深度超30 m后,施工人员随着作业深度加大和作业半径缩减而难以实施挖掘,开挖渣土的运输多由小车装载后由卷扬机带出,使得出渣速度慢、效率低,整个开挖进度不快。

(2)斜桩基础所用钢筋笼在提前制作完成后,经过斜桩洞口机械吊装入内,由人工依据临时固定措施完成相应的操作,存在较为明显的安全风险隐患。

(3)斜桩孔在确定孔径工作中主要采用全站仪实施测量定位,不能建立动态化的孔壁尺寸监控检测及校正体系,因此会造成斜桩倾斜度、开挖断面尺寸等指标参数的偏差与错误。

(4)斜桩浇筑混凝土工作的施工质量常常不达标:一方面因斜桩的斜面桩口内部安装混凝土模板时多用块状拼接,并用竹胶板切割,使得拼接后易出现明显错台;另一方面顶层混凝土体浇筑的松散程度明显,不能有效确保浇筑质量。

3 拱桥斜桩施工技术方法的优化创新

3.1 施工安全观测预警技术

在斜桩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开挖变形等安全隐患,需要加强施工安全观测预警。在合山红水河特大桥施工过程中,在拱顶安装可移动支架,并开发应用了新型预警观测装置用于观测断面,间距为3 m,主体为支架下所吊观测球。观测球的下降位移超过警戒线,则表示变形超出阈值,需要引起重视并采取措施处理。技术人员同时在拱顶支撑支架处安装可触变圆球装置,若变形达到极限即自动启动预警闪灯,从而发挥安全预警效果[1]。

3.2 半成品钢筋笼下放技术

钢筋笼制作及吊装施工是斜桩施工的关键环节,预制半成品钢筋笼后,在斜桩施工拱顶设计并焊接滑轨可增强钢筋笼下放成功率与稳定性。合山红水河特大桥施工中积极使用了半成品钢筋笼下放技术,下放箍筋时通过卡槽装置实现有效定位。在笼体下方加装双向钢管,管径与保护层厚度配套,沿着钢管下放半成品钢筋笼至桩底后,直接与钢拱架焊接,并按技术措施实施钢筋笼绑扎,待绑扎工序结束后抽离钢管,最终完成钢筋笼安装[2]。通过以上技术操作的调整和优化,可控制人工放笼时的位移偏差,减少劳动力输出,整个下放过程更便捷。安装原理如图2所示。

文章来源:《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网址: http://www.zgpwjcylczz.cn/qikandaodu/2021/0707/553.html



上一篇:裸岩区深水基础先堰后桩建造技术研究
下一篇:浅谈深水桥墩施工技术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投稿 |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编辑部|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版面费 |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论文发表 |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